历史上有许多着名的围墙边界,如德国柏林围墙,30 年来以铁丝网和混凝土组成高墙中断了东西德交流、美国为阻止非法移民涌入於美墨边界修筑的围栏、以巴交界战火浓烈的伯利罕地区、南北韩僵局多年的北纬 38 度线交界线等。
实质的墙面阻隔了双边的生活与交流,却无法真正停止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民族意识,人们的思想,仍是温暖流动的。

参观柏林围墙时,我对一件墙上的涂鸦作品印象深刻。墙上文字彷佛诉说着,东西德合并後,虽然有形的墙已不在了,各种大小无形的围墙仍存在於社会环境中。围墙可能是不同的国族种族、政治意识、性别宗教间的差异,而如此的情况也常见於许多国际情势以及我们所在的台湾社会。
美墨边界互动跷跷板,游乐场让人们连结互动
近期,美墨边界围栏上出现了「互动跷跷板」,让美墨两边的人们能越过高墙的阻挡,一起玩耍。设计者为美国两位建筑设计教授 Ronald Rael 和 Virginia San Fratello ,他们长期关注如何以艺术创作装置减少边界形成的隔阂与疏离。
互动跷跷板计画(Teeter Totter Walls)的概念为将经典的游乐场移至边界场景,以边界墙作为其支点,透过设计手法转化边境带来的阻隔与陌生。 2009年开始构想的计画,十年後在美墨交界处的社区实现了。

跷跷板的设计在形式上为坐於两端的人们都能感受对方的存在,以一种意义的方式互动联系着,认知到另一端的重要性。希望也让人们了解,「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,就会对另一个地方产生影响。」
以巴边界 Banksy 涂鸦饭店,艺术创作无声反动
今年初,英国街头涂鸦艺术家 Banksy 在战火浓烈的以巴交界伯利恒,邻近争议性十足、隔开以色列与约旦河西岸的围墙附近,打造了名为 The Walled Off Hotel 的艺术饭店。
饭店以「以巴围墙」为主题,记录着围墙的传记,以涂鸦创作、历史物件、装置、影片等多种媒材,本身宛如一座大型艺术装置,在邻近充满血泪的历史背景,诉说围墙的生成故事。
Banksy 的创作主题为「入住世界级涂鸦艺术房间、坐享世界最丑陋窗外风景」,旅客在饭店里能欣赏涂鸦作品,也能感受被窗外俯拾皆是的武装军人了望台监视的矛盾氛围。在内心冲击的气氛,Banksy 以艺术创作,诉说巴勒斯坦人正被隔离墙和武力圈隔着的人道关怀。
艺术设计的力量也许无法短时间内撼动政府决策,然而往往真实了传达人民的期盼与想望。面对围墙两边差异与不同立场,也许我们需要的不是冷漠与害怕,而是更多的沟通与理解。不论是近期香港反送中政治议题、同性婚姻的推动和台湾主权在国际的阻碍,仍然期待着,不同的「围墙」两边对话再次开启的那天。
更多资讯:Teeter Totter Walls、The Walled Off Hotel
原文出处:「有更多的围墙,等待我们拆除!」重新连结两边的人们,围墙边界的艺术创作